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2025年春节以来,国产动画电影《哪吒2》以超100亿元票房收入的的佳绩震撼全球,火遍国内外,其热血剧情与精美画面蕴含了丰富的文物元素,活化了文物,传承了文明。尤其是与陕西礼泉县昭陵博物馆馆藏的几件文物深度联动,成为一餐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
今天,让我们一同探寻《哪吒2》中的昭陵文物的神秘迹象,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融合。
玉虚宫屋脊上的“神兽天团”
——昭陵博物馆藏陶“鸱尾”
《哪吒2》中,玉虚宫屋脊上的脊兽设计灵感源自唐代建筑。昭陵博物馆珍藏的唐代鸱尾,高1.5米、重300斤,出土于昭陵陵山南侧朱雀门的献殿遗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唐代古建筑屋脊装饰实物之一。《哪吒2》中玉虚宫建筑屋脊的脊兽不仅还原了鸱尾的造型,还融入了其它文化元素,现了古代建筑装饰的精湛技艺与深厚文化内涵。
鸱尾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重要的装饰构件,通常安装在宫殿、庙宇等大型建筑的正脊两端,使建筑更加宏伟壮观。鸱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唐代前期称为“鸱尾”,中晚唐时期逐渐演变为“鸱吻”,并最终发展为“螭吻”,成为“龙生九子”之一。
鸱是一种鸟类,唐代文献《苏氏演义》中提到,鸱尾是“水之精”,具有辟火灾的寓意。承载了古代防火镇邪的文化信仰。因此在古代建筑中广泛应用。
李靖墓和李靖碑
——影片中哪吒父亲李靖最终归宿地的缩影
《哪吒2》中,哪吒的父亲李靖,其历史原型是唐代一代战神、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李靖。李靖(571--649),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唐初著名将领,善于用兵,长与谋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在李唐王朝建立过成中,建立了赫赫战功,南平萧铣,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后封卫国公,谥号景武,陪葬昭陵。
李靖墓位于今礼泉县烟霞镇官厅村北侧渠道以北,在当地有民间有“上三冢”之称(与之对应的便是昭陵博物馆院内的李勣墓,被称为“下三冢”),其封土土堆连结构成的不规则形制寓意了李靖一生建功立业的三大功绩。
李靖碑(昭陵博物馆 藏)
“李靖碑”则记载了这位大唐名将的赫赫功绩。碑文由弘文馆学士许敬宗撰文,书法家王知敬书写,刻字39行,单行82字,楷书镌刻,字迹工整,内容详实,研究唐代历史与书法艺术的重要文物。
李靖碑碑文局部照片
李靖碑的书法融合了虞世南、褚遂良的风格,兼具北碑遗风,被评价为“峻利丰秀,婀娜于外,刚健于内”。唐代张怀瓘称其“肤骨兼有,戈戟足以自卫,毛翮足以飞翻”,《石墨镌华》则认为其遒美程度可与欧阳询、虞世南相匹敌,是初唐书法的重要代表作。王知敬以精劲笔法和端庄结字闻名,此碑展现了他在楷书上的深厚造诣。
《哪吒2》通过李靖这一角色,将历史与神话巧妙结合,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哪吒2》通过对昭陵文物等传统文化元素的巧妙运用,不仅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更让千年文物在现代银幕上焕发新生。这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结合,正是国产动画电影走向世界的底气与魅力所在,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的强大历史根基。
朋友们!
快来昭陵博物馆
亲眼见证这些文物瑰宝
感受《哪吒2》背后的文化力量!